六经与干支
-
时间:2011-04-22 23:40来源:原创 作者:卜文 点击:次
《黄帝内经》《灵枢·经脉篇》所述的六经,即指脏腑经络,所谓的三阴三阳:足太阴脾、手太阴肺;足少阴肾、手少阴心;足厥阴肝、手厥阴心包;足太阳膀胱、手太阳小肠;足阳明胃、手阳明大肠;足少阳胆、手少阳三焦。这里的六经(三阴三阳)实质是指五脏六腑(六脏六腑)及其十二经络。《伤寒论》的六经概念又有所不同,仲景是从临床角度讲的是六经病,提出了六经辨证的思路来诊治疾病。
在《内经》是提到六经病的欲解时,便与十二地支联系起来。我想用干支的角度理解六经,配上天干,也许是理论六经的另一种思路:
太阳病欲解时,在巳午未。
太阳是巨阳,其阳气最为充足,用巳午未三支,主夏三月,自然是阳气最充足的。太阳主表,又主开,包括足太阳膀胱经腑与手太阳小肠经腑。太阳又称太阳寒水,而足太阳膀胱在十天干中用“壬”表示,我将太阳表示为:
癸 壬 癸
巳 午 未
其意有二:
1、太阳膀胱主气化,而上面水,下面火,则是气化的意思。太阳气化的水气是津液,太阳的阳气将津液输布到人体的各个方面,滋养全身。
2、太阳配寒水,这实际是阴阳之道,以大热之阳,配水以寒之,恰当之极。一阴一阳为之道。
太阳为病,当人体体表受邪时,治此病的几味药全在此象之中:发汗力强的麻黄,其象为“午”;辛阳解表,发汗力弱的桂枝,其象为“巳”;而最重要的一味甘草,其象为“未”,味甘,通于土性。而芍药之酸,配以“壬、癸”水象。
阳明病欲解时,在申酉戌。
阳明之阳气不及太阳,用秋三月表之。阳明主合,申酉戌时,太阳落山,阳气退隐,人在此时需要睡眠,所以为“合”。足阳明配胃经腑,胃在十天干中用“戊”表示,我将阳明表示为:
戊 己 戊
申 酉 戌
阳明主里,中医常称阳明为燥金。在十二地支中,申酉主降,申是传送,土是糟粕,这里就是排泄的意思,而戌为燥土,这样一配不就是燥金么?
阳明为病,肠胃出现里实或里热,阳明的降气不降了,需要下药帮助泄下。白虎汤与三承气汤都是阳明病的代表方,其中用到生石膏与芒硝,这两味都是矿物,合申酉之象。泄下的时候,有时需要顾护胃气之土,所以调胃承气汤要用到甘草。
六腑传化五谷而不藏,所以,戊申、己酉之象主下泄。阳明的戊戌该如何作解呢?我认为这就是阳明主合的意义所在,因戌为阳火之库,戌收阳气而闭藏不开,是为合意。这个阳气收藏地方不在肠,而应在胃中,胃消化五谷的能力来自于戌,我们将戌称其为胃阳。由此看来,许多神经衰弱的失眠病人,大概都与这个胃阳有关。
卜文 2008年6月3日